首页  >  新闻动态

大咖分享 | 新京报“直播新疆”系列报道带回了哪些干货?



今年6月开始,新京报我们视频推出了“新疆系列直播”,在20多天的时间跨度里,直播团队从天山脚下给网友观众带来了14场充满异域风情的视频直播,同时也给各位媒体同仁带回了满满的“干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


当然不是这个干货

下面才是!

新疆系列直播情况简介

▲新京报记者在采访途中


参与记者

陈颖 许研敏 王金淼

直播时间

6月12到7月2日

直播场次及内容

先后共进行14场直播,【天山牧羊路】系列5天共发起了7场直播,其他7场分别为《排队!剪了羊毛就不热了》《揭秘中国最后的民兵骑兵连》《在酸奶起源地干了这碗唐朝发酵的奶》《走进喀纳斯 探访中国最后的图瓦人》《<盗墓笔记>中的魔鬼城竟在这里》《买买买!一站购齐中哈蒙俄四国货品》《在戈壁挤骆驼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直播君:新疆系列直播已经结束了,能不能谈谈这次直播的一个感受?


新京报-我们视频:这次新疆系列直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地域跨度和技术条件上的突破,我们视频实现了首次新疆境内,尤其是复杂山区长时间、连续性地实时直播。整个直播下来给我们直播团队积累了许多的宝贵经验,在业内赢得较好口碑。

依靠三脚架和手机进行直播


直播君:这次新疆系列直播取得的效果怎样,观看的数据有什么反馈吗?


新京报-我们视频:基于软性题材本身,以及期间内地热点分流,新疆系列直播总体流量还比较满意,转场系列观看量超过了50余万,其他各场场均在10万以上,其中《揭秘中国最后的民兵骑兵连》关注较高,观看量已经超250万。

新京报记者许研敏、陈颖在中哈边境吉木乃口岸

直播君:这次直播时间和地域跨度都比较大,直播信号是如何保障的?


新京报-我们视频:本次系列直播得到了运营商提供的通信保障,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直播信号的稳定,但是在翻越个别山区、无人地带时也存在信号断续不稳定的情况。

在穿越信号断续山区提前踩点测试,找好信号好的路线和地点,特殊情况可录制并即时回传。

进入天山深处时,网络信号断断续续。直播前,甚至头一天一定提前进行踩点,确认信号好的路线和方位。行进过程中直播如有略微不稳定、断续无伤大雅,可以和观众充分沟通,取得谅解。

对于特别好的内容,例如深山里的场景故事,而信号差到无法直播。不妨有条件地采取录制。播出和录制时差控制在1小时内,同时必须对观众坦诚这是早前画面。



播出时要保证记者在信号好的地方,可以实时与网友互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实现直播效果,并且从经验来看,观众是接受的。

要强调的是,这不是应该广泛提倡的操作方式,而是特定条件下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第一,内容质量确实好,弃之太可惜;

▌第二,信号几乎为零,断续直播也无法进行;

▌第三,录和播的时差不能太久,尽量在1小时左右;

▌第四,需要就近找到信号好的地方,方便回传,以及播放时同时互动;

▌第五,需要和观众做坦诚、充分地沟通,不能“假直播”。


直播君:绝大部分直播内容都是在行进路上拍摄的,怎样保证内容的可看性?


新京报-我们视频:其实“在路上”的直播,记者不用全程出镜,因为路上的风景(不管美不美)也是重要的内容组成。在马背上时,很难一人同时提供“声画”,可以由一名记者专心拍摄路程,一名记者戴小蜜蜂,通过评论区的网友提问进行互动讲解。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有手持云台,在马背上走山路,画面也会不稳;同时,因为行进劳累,不要刻意保持气息稳定流畅,适当摇晃的画面和记者的气息声更能体现鲜活的现场感,观众反应也不错。


直播君:这次直播可以说是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下进行,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


新京报-我们视频:在陌生的环境下直播不熟悉的内容,首先是要做足功课,尽可能的多了解一些当地风土人情的资料,同时直播中要保持随时提问、尽可能的跟随向导,采访过程中切忌“反客为主”。

此次直播内容均涉及少数民族自然人文事物,很容易犯错,轻则被笑,严重可能触及敏感问题造成事故。

▌第一,尽可能做足功课,规避低级错误。

▌第二,在直播中一定要物色合适的“内容向导”(即可以全程跟随讲解的人),记者要像孩子一样不断提问,任何基础的问题都问,已经做了功课的也要问,因为对于陌生事物,网友亦如孩子般无知。

▌第三,不要“反客为主”是指记者不要主导直播中的具体行为。在诸如拜访当地家庭、吃饭、喝酒、歌舞等任何看起来简单的行为场景中,不要想当然行动,应先请别人示范、带领,记者跟随学习,这其实也更符合观众对陌生情景的反应。

▌第四,不要“反客为主”还包括,记者千万不要自己去承担主力讲解的任务,因为记者基本不可能比你物色的“向导”讲得更好。要通过事先交流和直播中提问,激发“向导”的表达欲,甚至把话筒交给他,让她讲解和互动。记者注意把握内容方向和直播行进节奏即可。


直播君:本次直播新疆系列报道非常精彩,在内容的呈现上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新京报-我们视频:在内容上长时间的连续直播不可能保证处处精彩,过程中也难免存在瑕疵,但是长时间的直播过程中一定会有大量的精彩有价值的内容沉淀下来。每场直播完,可以对精华的图文视频内容重新编辑组稿,进行再次传播。这个方式可以常规化,并持续优化,同时在后方的导播编辑也会给予我们持续的支持与建议。

直播君:这次直播使用了大量的航拍镜头,给观众带来了非常震撼的视觉感受,能说说都用到了哪些采集和辅助设备吗?

新京报记者许研敏、王金淼途中合影


新京报-我们视频:整个直播的过程中我们记者也被新疆壮美的风景所震撼,所以使用了大量的无人机航拍镜头,地面上的直播画面主要手机加云台为主,配合部分运动相机的画面。

主要设备清单

手持云台*3,云台电池*5;运动相机*2,电池*5,胸带及头戴附件*1;摄像眼镜*1;航拍器*2(精灵4及御),航拍电池分别有*6;小蜜蜂*2;单反*1;liveu编码器*1;充电宝*10。


直播君:结合这次直播,在设备的使用上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的?


新京报-我们视频:先说大家都会用到的手持云台吧,也许是高温或高海拔或地下矿物影响,云台耗电明显很快甚至无法启动。可用长安卓线接充电宝供电,可以支撑很久,但是会发烫。充电宝另外的接口可以分别接苹果手机和小蜜蜂。建议背双肩包、穿大口袋衣服,把三条线整理好,方便行动。


考虑到户外直播风沙雨水的影响,本次直播也准备了运动相机。实际使用中发现信号相比手机较差,信号不好地区容易自动断线,直播中最好保持另有手机在线备切。1个电池支撑约一个小时,需要也可用充电宝持续供电,若加防雨套可以钻孔接线。


摄像眼镜本身拍摄画面比较抖动,在山区崎岖上路会加剧,这样的环境下不太实用。


小蜜蜂在这次直播新疆报道中全程都有用到,但是在炎热的天气和人为原因的情况下坏掉一对。小蜜蜂自身的线材比较脆弱,比较容易折断的,线材受损后就会有噪音。小蜜蜂在高温暴晒下,led屏也会晒伤的,用完收起来,不要放着暴晒。小蜜蜂使用完不要随意卷一下装包里了,我建议小蜜蜂要有专用的收纳包,可以保护设备与线材。小蜜蜂也是易损件,建议做多场次长时间系列直播时一定多准备一套备用。


最后要说无人航拍器,“御”装备轻便,自带的挎包可以装下一套御加5个电池一副新桨。精灵4则需要手提或背大包。两者飞行体验差不多,电池飞行的时长上也差别不大。御的遥控器拨杆大小更适合,精灵4图传信号更好,但遥控器电量御稍显不足,精灵4需要再准备一条苹果线,切记。


直播君:本次系列直播航拍可以说是一大亮点,对于航拍器的运用上能不能具体谈谈?



新京报-我们视频:按我们普遍直播时长3-5小时来看,飞行电池4-5个是比较理想状态,不怕突发情况没电池飞。御一次性可以充4块电池,所以建议一机至少配4个,御的遥控器也差不多支持4块电池的时间。同时御的电池可以转接usb口用于其他设备充电,比如给电量比较小的遥控器充电或者手机。像天山牧民转场长时间露营没机会充电,我准备了12块电池,这种情况例外。直播新疆,每一场直播航拍次数2-3次,一次有效画面时间约为18-21分钟。


航拍时要在制高点或者空旷地起飞,这样信号比较好。有时飞太高,目标太小就很容易找不到,需要通过手机屏幕寻找拍摄目标。但是如果太阳直射,看屏幕就会一片黑,不容易分辨屏幕上的内容,给航拍带来很大麻烦,建议买航拍机时一定要买屏幕遮阳罩。很多时候不是飞行技术不好,而是屏幕都看不清,没办法找到拍摄目标。比如在山间找到羊群…无法快速寻找目标浪费有效飞行时间。

航拍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推流的码率无法控制,一般是在1000kbps以上,而在新疆信号不好的地方,我们手机码率设置都在500kbps,航拍画面容易出现卡顿就是这个原因。解决方案是在精灵4的遥控器hdmi口上接入4G编码器进行推流,而御没有hdmi口,所以暂时还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趣看空中直播方案构架

趣看空中直播方案设备


直播君:还有设备上还有什么需要特别准备和注意的吗?

新京报-我们视频:具体环境具体操作,就新疆及其山区而言,需要准备夏装以及长袖秋装、冲锋衣、高帮山地鞋、防晒霜、墨镜或防风镜、头巾、遮阳帽、睡袋、一次性内裤和袜子、驱蚊用品、常规药物、电筒、足量湿纸巾、水杯、漱口水等等。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