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记协主办、中广联合会承办的第32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应用创新和新媒体新闻专项初评结束,本次评审会共评出92件入围作品和14件候补作品。
其中应用创新(新媒体类)、视频新闻现场直播、国际传播(新媒体移动直播)中有多家趣看服务的媒体客户,实在是可喜可贺!我们一起来分析学习媒体拟获奖项目的案例吧!
中国日报网
由中国日报网发布的《LIVE:Afghan reporter shows life in Kabul(直播:阿富汗记者讲述喀布尔现状)》入围第32届中国新闻奖视频新闻现场直播(新媒体)专项奖。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攻占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总统府,美军随即撤离。中国日报网与阿富汗主流媒体《阿富汗每日瞭望报》合作,组建跨国融合团队开展国际重大新闻的现场视频直播,使用采编录播一体机和视频云服务,通过对喀布尔普通市民和商贩的现场采访移动直播,为全球受众客观生动地呈现了一个美西方势力影响下的,真实的喀布尔。
这场直播是视频新闻现场移动报道的生动案例。中国日报网采用了突发新闻直播方案,形成“抓准时机+提前布局+协同克难+传播效果意义”的行业直播模式。在跨国协作、远程调度、文案执行、宗教文化敏感议题规避、热点地区连线和技术保障等方面不断细化改进,也成为中国媒体中首个与当地主流媒体联合策划的直播节目。
视频新闻现场直播中,议题设置、布局策划、现场环境、采访人群和问题、直播分发渠道等等缺一不可。通过技术赋能,综合运用数据分析、传播踪迹跟踪等技术手段,实时采编播发技术正助力媒体传播形式的便捷化与创新性。
浙江卫视中国蓝新闻
当前我国国际传播中“西强东弱”格局尚未打破,国际话语体系存在差异,“自塑”能力依旧较弱。“新疆棉”事件中如何有力发声?浙江卫视新闻中心的《亚克西!新疆棉花朵朵开》入围第32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作品专项奖。直播团队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的棉田,用镜头展现一望无际的大棉田,看数字化机械采棉机下出丰收的金色“蛋卷”,以一目了然的真现场有力回击国外势力的恶意诽谤。
浙江卫视是趣看长期的合作伙伴,此次国际传播的新媒体移动直播中采用了远程连线制播系统、实时图文视频包装系统、视频云平台私有化部署,各方连线让发声更多维、更立体,自信地向全世界展示了广大新疆棉农的真实生活,在国际上传播了中国声音,表达了中国立场。
该作品在中国蓝新闻媒体矩阵开通直播的同时,还通过浙江卫视youtube、Dailymotion账号、吉尔吉斯斯坦德隆电视台俄语频道等多个海内外平台播出,实现了国际传播平台的精准投放,全网总点击量超380万。
国际传播中,一味自说自话的“外宣”思维不可行,只有贯彻“融通中外”理念,由“泛”传播转向“窄”传播,实现个性化、针对性;由政治“硬”灌输向文化“软”实力传播,实现主流价值观的柔性输出。节目推送后,在国际上传播了中国声音,表达了中国立场,是一次有成效的融媒表达。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湘农荟平台,依托智慧大数据系统、云直播技术、电商消费技术于一体,进行整体开发,搭建起宣传助农的创新公益助农应用平台。湘农荟采用了视频云平台,借助直播H5先后在湘西保靖、怀化会同等省各县区和大型活动中开展45次助农直播,累计实现观看总点击量超21.5亿人次,提供农业供需信息56000余条,带动全省农业产业关联销售超22.3亿元。
湘农荟平台是县市融媒体的最好范例,亦是乡村振兴下生动的创新应用。此次湘农荟的新媒体应用创新通过移动直播,形成“信息发布+宣传联动+平台联动+直播带货”的方式,助力打造媒体创新助农、助推乡村振兴的样本。
中国特色之下的“媒体+服务”模式创新,除了像“湘农荟”树立场景思维,打造综合服务平台;还可以打破机制藩篱,与高校进行产学研用,如长兴融媒体集团向全国开展人才招聘;更可以“云端”互联、接入上级抱团取暖,共担成本、风险和成就,如江西日报社的“赣鄱云”,与江西省30多个县共同合作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真正打通媒体融合地方特色的“最后一公里”。
此次的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专项初评优秀案例,是媒体融合不断发展的重要表现,再次祝贺入围的媒体单位。
为帮助媒体视频直播知识共享,促进内容不断创新突破,本周五,趣看视频技术公开课邀请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原中央电视台地方部出镜记者——刘威老师,带来《现场直播报道能力养成》主题分享,扫下方二维码报名预约观看↓